图片 鲁迅与当代中国_哪个app可以买足球彩票|推荐好的正规软件*

哪个app可以买足球彩票|推荐好的正规软件*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毕业论文 > 文化 > 当代中国 > >

鲁迅与当代中国
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哪个app可以买足球彩票|推荐好的正规软件* | 本文已影响

作者小传:贺仲明,1966年生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。专著有《中国心像——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》、《何其芳评传》、《真实的尺度》等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艺研究》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。

  核心提示: ◎既不俯视,也不仰视,而是平等地来看待鲁迅。这是我们今天应该有的立场。

  ◎时代的发展更显示了鲁迅人格魅力的伟大,鲁迅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有深刻的意义。

  ◎除了要继承鲁迅,我们还需要发展鲁迅和超越鲁迅,这样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才能继续向前发展。

  谈到鲁迅,其实我们大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鲁迅的形象,因为鲁迅在历史上曾经以不同的面貌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,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五六十年代他曾被作为政治文化的代表,“文革”中曾被曲解为政治专制的工具,被神化。近年来,他又多次受到攻讦。我觉得,在距离鲁迅生活年代快一个世纪的今天来谈鲁迅,完全可以更客观更冷静,祛除外在的影响,回到鲁迅本身。既认识到他的伟大处,也认识到他的平凡处。既不俯视,也不仰视,而是平等地来看待鲁迅。这是我们今天应该有的立场。

  平凡与伟大:鲁迅的生平

  鲁迅(1881—1936),其生活道路并不复杂,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。无非是一个普通文人,一辈子以文字为生。生命也比较短促,只活了55岁。留下了300多万字的文字,其中大多是小说、散文等文学作品,也有不少针对时弊的杂文。

 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小官吏家庭,13岁时家道中落,后外出求学,18岁时曾在南京求学2年,后留学日本。回国后,长期在教育部任小官员,在大学兼职,后自由职业,完全以文字为活。他外表冷峻,不善与人交往,朋友有限,敌人众多。生前虽声誉很高,却争议甚多,毁誉并存。在他生活中唯一有吸引人眼球的是其爱情和婚姻生活:26岁时奉母命成婚,感情一直很疏离,几乎没有在一起生活;1923年认识学生许广平,后相爱结婚。因此,对他有过新旧道德观念的争论。

  但是,鲁迅去世后却声誉甚隆。葬礼上他被盖上“民族魂”的大旗,数万人自发去送葬,长达2里余。这种场面,在文人中很罕见,说明大家对他的爱戴。后来他被毛泽东誉为“伟大的革命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”,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最杰出的代表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影响。这么多年来,研究鲁迅的书籍数百部,论文数万篇,有许多学者专门研究鲁迅,其思想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。一直到今天,我们谈论中国社会,依然绕不开鲁迅,这确实证明了鲁迅思想的深刻和伟大。

  责任与智慧:鲁迅的生活态度

  要认识鲁迅,除了其生平,应先了解其生活立场和生活态度,从其生活态度一面可以看出鲁迅的人格力量。其中,“爱”和“责任”是其核心。

  1、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。鲁迅外冷内热,感情很深。如对故乡的感情,《故乡》、《社戏》、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等表现很充分;对家人的感情,对母亲孝顺,对妻子、对儿子都体现了很深的亲情。对老师章太炎、藤野先生都很尊敬。对朋友、学生更是热情关心,如对叶紫、萧军、萧红等青年多方面的支持。尽管多次被人利用和背叛,有“无物之阵”、“人言可畏”之感,却始终不改。

  更深广的爱是对民族和祖国的爱。忧国忧民,对民族现实和未来的忧患意识。其人生道路的选择可以看出,从学水师、矿物到学医,到最后“弃医从文”,这种变化背后体现的是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思想。这也决定他的文学观带有很强的功利性,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。

  2、强烈的责任感。他关注弱者,关注民生,敢于表达自己的批判态度,决定了他与各时期的专制政治力量产生剧烈的冲突。日本留学时,他曾经参加过反清组织光复会。他是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。1925年北洋军阀时代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事件,学生与校方、政府发生冲突,遭到军阀镇压,学生死伤无数,鲁迅支持学生罢课,以悲愤心情写下《纪念刘和珍君》,公开申讨军阀作为,声援学生,遭到恐吓和通缉。国民党时期,鲁迅同情受压制的共产党,支持作为受压迫者的左翼文学运动,发起成立“左联”。又发表对现实批评的签名,遭到国民党通缉,被列入黑名单,后被迫逃亡。他在杂文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中明确表示对“左联”战士的怀念,对国民党政府的批判。

  3、很强的政治和生存智慧。不是盲目出动,而是有智慧。辛亥革命前,光复会派鲁迅回国来刺杀满清大臣,鲁迅以母亲年龄大无人抚养推却了。虽在当时遭人非议,实际却是智慧之举。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后,有人希望鲁迅发声明声讨国民党,他意识到这一行为的没有意义,予以拒绝。

  文明批判与自我批判:鲁迅的思想内涵

  鲁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,为什么到今天还要谈鲁迅,除了人格方面的魅力,更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贡献。具体而言,其思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涵:

  1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。他对“国民性”的揭示,深刻挖

  掘民族文化中的惰性,如自我满足、安于现状、不求进取等等。值得提出的是,鲁迅的“国民性”批判,往往是与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,其中对封建道德、封建文化的批判尤为突出:比如《孔乙己》对封建科举制度,《祝福》对“三从四德”的封建道德,《故乡》对现实军阀政治。他揭露了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合一性,揭露了它的虚伪和残酷——以“吃人”来概括中国历史。在当时知识分子中,鲁迅的揭示最为犀利,也最尖锐。

  2、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。这是更为深刻的思想,也是鲁迅超越于同时代其他人的地方。当时许多知识分子都以高高在上的“启蒙者”姿态自居,缺乏自我批判意识。鲁迅不一样,他有深刻的自我反思,认为社会要发展,知识分子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启蒙。同时意识到自己背负历史的重负,有“历史中间物”的特征。《祝福》中对祥林嫂悲剧的揭示,不只是认为鲁四老爷有责任,作为新知识分子的“我”也有责任,就是一种清醒的自省。意识到自己的局限,于是时时催促自己前行。

 3、反抗绝望:清醒的理想色彩。鲁迅批判传统,批判自我,但不是虚无主义者,不是悲观主义者。他将希望放在未来,愿意以自己的身躯为铺垫,让下一代更好地前进。不愿意将自己的绝望传染给别人,尤其是青年人,这是他第一部小说集取名为《呐喊》的原因。他内心虽然困惑,行动却很坚定。

  鲁迅思想的特点:1、深刻。首先,民族文化的缺陷确实对中国发展危害甚大,尤其是在鲁迅的时代,缺乏现代意识的民族文化,必须进行批判,引入西方现代文化。其次,他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非常深刻,希望知识分子不满足于现状。2、犀利。鲁迅看问题往往能一语中的,非常准确,用语也很犀利。如将中国古代历史概括为“帝王将相的家谱”;如对梁实秋批评为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”,不论对错,确实很入骨。以至于当时人都怕与鲁迅发生文字纠纷。3、彻底。“痛打落水狗”的风格,“一个都不宽恕”的决绝态度。立场上不是拖泥带水,也不模棱两可,而是旗帜明确,爱憎分明。

  这些思想方面的贡献,加上以爱心和责任心为内涵的人格上的魅力,基本上构成了鲁迅的价值和意义所在,也是他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——当然,这里我们只讲思想,不涉及他文学方面的贡献。

  我们今天是否还需要鲁迅

  关于鲁迅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存在着激烈的争议,有否定和肯定两种立场。有人认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鲁迅的时代,已经不需要鲁迅的思想批判。有人认为我们社会是强调和谐,不应该出现鲁迅那么激烈的现实批判。我以为我们并没有走出鲁迅的时代,相反,时代的发展更显示了鲁迅人格魅力的伟大,鲁迅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有深刻的意义。

  首先,鲁迅的人格和思想对当代知识分子具有榜样和启迪的意义:

  1、在道德精神上。鲁迅敢于对抗权势,用手中的笔为弱小者说话,不畏权贵,不为权力服务,表现出很强的道德人格精神。当前社会虽然总体上是向上的,经济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,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,如社会中的不公正(权力对正义的欺凌),如多方面的腐败。当前社会物欲文化盛行,许多人为金钱不择手段,惟利是图,应该受到批判。再一个,欺骗和虚假的文化依然广有市场,需要揭露和批判。许多知识分子在诱惑面前失去自我,失去道德的自律。知识者拥有比一般百姓更多的机会和文化权利,他的权利不在于获得更多,而在于对社会看得更清,能够有机会代表更多的人说真话,有更强的批判现实的勇气和更高的道德精神。这种批评不是反对社会,而是对社会的激励和促进。

  2、在自我批评精神和发展意识上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知识和文化,应该坚持文明发展的方向,但知识分子不能依赖现有的知识,应该有发展意识,更新自己。知识分子对自我应该有更高的要求,应该进行不断的自我启蒙。举例来说,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要有强烈的本土关怀意识,不应该高居于大众之上,尤其不应该与普通大众相隔膜。在当前社会中,不应当允许大众不信任知识分子、知识分子也很少联系大众的现象存在。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精神资源应该是现实,应该以关注现实赢得大众的信赖和支持,共同对抗社会转型期的黑暗面和物欲文化。

  其次,鲁迅思想对当代文化有总体启迪意义。鲁迅对民族文化缺陷的深入批判,在今天有现实意义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在今天依然普遍地存在,而且,不只是存在于大众,而是存在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所有国民。应该有这种文化批判的自觉,要用现代意识来代替。比如说强烈的等级观念,由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,深入我们的脑海,使我们缺乏平等和民主意识,缺乏这方面的要求。当前与腐败直接相关的“一言堂”制度,事实上与我们许多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,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关。再如男尊女卑,再如我们民族缺乏更普泛的人性关怀意识等,都与文化缺陷有关。

  继承鲁迅与超越鲁迅

  除了要继承鲁迅,还需要发展鲁迅和超越鲁迅。鲁迅也有局限。毕竟我们距离鲁迅的时代已经快一个世纪,许多新的事物、新的变化,需要思想的发展。指出鲁迅的局限并无损于鲁迅的伟大,但只有超越鲁迅,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才能有发展。否则,如果一直生活在鲁迅思想的“树荫”之下,社会文化将难以得到发展,这也是鲁迅所不愿意看到的。

  1、对传统文化的客观全面认识。鲁迅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采用比较极端和全面的批判行为可以理解,在当时的背景下,这种姿态有必要性。但是,今天看来,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更客观冷静,克服当时的极端处和片面处,对之进行纠偏,将继承和批判相合一。我们应该是文化批判和文化自信的结合。任何民族都有缺陷,中华民族能够这么顽强地生存下来,思想必然有其优点。

  更重要的是,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更客观的研究和甄别,明确我们的文化传统到底何为优何为劣,不是人云亦云,不是走两个极端:或者盲目地维护传统,或者彻底批判。在今天,我们应该比鲁迅时代更客观更全面地看传统文化,应该明确何者弃之、何者保留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,我们才能说比鲁迅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要更好,才能说超越了他们。但现在我们还做得很不够。

  2、文化批判和制度建设相统一。“五四”文化侧重于文化批评,也就是比较“虚”的一面,太看重和强调文化批判的作用,忽略了知识分子的制度建设和实干性的一面。等而下之,文化批判已经成为了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社会责任的借口和托词。以乡村问题为例,“五四”一代人包括鲁迅,都是文化批判多而制度建设少,深刻但是有缺陷。其实,制度建设有另一方面的积极意义,比如陶行知的乡村教育,晏阳初、梁漱溟的“乡村建设运动”,对今天的知识分子应该有启迪。对于今天的乡村来说,最需要的是文化建设,是制度建设。

  3、对鲁迅个人更客观的评价。他不是完人,性格上有偏激处,其批评有时候过于激烈和片面。如对中医的完全否定态度,批评京戏是“男人扮女人的艺术”,就有欠科学和客观之处。当然,对他要多些历史的理解,但没有必要神化。尤其是不能始终固守鲁迅,似乎不能越雷池一步。我们只有具有自觉的超越意识,只有在继承鲁迅的思想和人格精神上,对自己有更高的精神期待,才能承担起知识者的职责,我们的文化才可能更为现代,我们社会也才会走进一个更新的时代。


哪个app可以买足球彩票|推荐好的正规软件*

随机阅读TODAY'S FOCUS